
Soliloquy獨白是壹個非常文藝的品牌,涉獵的靈感和情緒來自波德萊爾的《憂傷與漂泊》,米開朗基羅在畫布上揮灑以傳布的流亡的信仰還有十七世紀最偉大的意大利雕刻家兼建築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就如他的所看所思壹樣,Soliloquy的設計在承載了厚重歷史與文化之上卻清新質樸,不失年輕的活力。其最新壹季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設計師的紐約之行。紐約的年輕與碰撞,又會給這樣壹個清新優雅的品牌帶來什麽樣的沖擊呢?
跟大家聊聊妳新系列的靈感吧,是關於妳在紐約旅行的經歷對吧,具體有哪些事情或者視覺影像吸引了妳?
是的,去年去了壹次紐約,秋冬的靈感也是在這次旅行中收集的。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MOMA,惠特尼美術館和古根海姆博物館, 看到了很多裝置藝術和畫作,讓我很受啟發。在波士頓的ICA博物館看到壹場行為藝術,或者說是現場的靜態舞蹈,氣氛很安靜,與誇張的舞蹈動作完全不沖突。在這幾個展覽的觀看過程中,我突然對結構,拼接,手工感和肌理有了新的認識。我希望我的新系列是擁有有趣的細節,但整體看起來還是延續品牌壹貫的安靜清新。我覺得安靜和嘈雜,博物館中的精致藝術與紐約的街頭混亂強烈的視覺藝術並不沖突,相反確實非常和諧。
妳覺得紐約最吸引妳的事什麽?多元的文化,流行藝術,還是甚至就只是這裏的建築,色彩和人?
都有吧,自由是壹個點。不是都說紐約像是國外的北京嗎,街道很寬,人很多,因為我是北京人,我很喜歡北京,讓我覺得踏實。紐約和北京不同的點在於,可以讓我發現有趣的人,有趣的點。自由在於這塊地方很舒服,沒人在意妳在幹嘛,因為自由。可能是紐約的環境,每個人都很陽光很認真。我很愛看街頭貼的廣告,看著臟臟的,但是覺得像被處理過,自然又有意思,包括地鐵裏的平面廣告招貼,我覺得很好看,每次會觀察很久。
妳的新系列有用到很多不對稱,解構和混搭的設計手法,妳在實際的面料,工藝上是怎麽實踐這些設計手法的呢?
上壹季也用了很多結構的方法,但這壹次想更有意思或者更徹底壹些,比如在面料,我會想把光滑的夾克料子和很粗糙的帆布結合,我很喜歡這種沖撞,包括夾克背後的logo,選了黑色皮條手工縫上去,我想突出他的隨意感,所以畫了很多小草圖,怎麽構成這些字母才自然又好玩,然後拿釘書器把皮條釘在紙上做實驗。
在設計風格上,妳是如何看待妳的系列的呢?
我覺得和上壹季有重合,在於我延續了壹些結構和拼貼,不同的是看似融入了壹些街頭元素,包括styling的時候,我也想突出展現舒適,自由狀態的look,但壹定要在壹個安靜不躁動的整體構架下。包括顏色上,我比前兩季多加了壹些顏色,因為我不想讓他看上去無趣,但這些色彩又在壹種基調裏。我希望這個系列會有更多年輕人會穿,畢竟實穿很重要。
妳的品牌Soliloquy已經來到第三季了,可以簡單跟我們介紹壹下妳的品牌嗎,為什麽取名Soliloquy,妳想表達的品牌理念是什麽?
當時在想要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後來壹個朋友和我說,他在英文詞典裏看到壹個詞 soliloquy,中文是“獨白”的意思,說實話我壹開始真不會讀,覺得是法語,但這個詞我覺得還挺特別的,就是不好記。
從品牌發展的開始到現在,在妳經歷的品牌成長過程中,有哪些事讓妳印象深刻的嗎?從中妳又學到了什麽?
自從開始到現在,生活改變太多了。沒有印象不深刻的。
國內的獨立設計師現在越來越多,其實同質化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大家都在追求流行,總的來說設計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都缺少特色和讓人印象深刻的標誌性設計元素。妳對於這樣的現狀,有什麽看法嗎?對於妳自己的品牌發展又有什麽計劃呢?
對,所以我覺得要找到自己的特點吧,或者問問自己真正喜歡什麽。其實我也壹直在嘗試,我覺得設計師設計的東西是可以體現這個人的,我覺得我的性格特點挺明顯的。以後也想多出去走走,因為作為設計師壹定要不斷學習,這點我挺看重的,包括多看看展覽,看看別人怎麽生活,這很重要。說實話我覺得吸引我的有時候不是時裝,是壹些平面化的作品還有壹些有趣的人和他們的生活狀態。
妳有提過,妳也有想要出國深造的想法。如果妳得到了國際壹流院校的offer,妳期待在這兩年研究生學習過程中得到什麽?
其實主要是很想去紐約生活,因為可以激發出很多靈感,要想真正了解和學習壹個地方的文化,旅遊是不行的。所以我還挺期待在那裏生活的,也沒有給自己設立什麽目標和期待,offer什麽的有很好,沒有也沒關系。





















感谢:
摄影 童垚
模特 周淑婧(龙腾)
化妆 袁野
发型 张延松
Contact:
E: Soliloquystudio@126.com
T: (+86) 13466670168; (+86) 13706766066
WeChat: yongxiaoguo913; Elikas
Ins: soliloquystudio